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9:54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2)

  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