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9:52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八(2)

  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巩固学习内容,实现自然过渡。)
  感悟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抓住主要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讨论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拓展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拓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词语解释:
  环顾:向四周看。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