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9:02

《谁的本领大》展示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总结出导电、导体、绝缘体的定义;能区分常见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使学生体会与人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总结导电、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并区分常见物体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7种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咱们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你们高兴吗?(高兴)。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神秘)(师拿出圣诞树插上插头,圣诞树的灯亮起来。)怎么样?(好美)
  师:谁能说说圣诞树里的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插上了插头,就通上电了,灯泡亮起来了。)
  师:说的有道理。(老师拿起插头,指着铜片问)这是什么?(铜片)谁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能通电,让电流通过。)(老师手指外壳)它的外壳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作用?(塑料做的,不让电流通过,起保护作用。)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那样插头里面的铜片容易导电,所以圣诞树里的灯亮起来了。而外面的塑料壳不容易导电,起到了安全保护的作用。
  二、实验研究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投影出示材料)请大家猜一猜:哪些材料象铁片一样容易导电,哪些材料象插头的外壳一样不容易导电?
  师: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想,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
  师
  :对,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说出:由电源、电线、灯泡组装成电路,将实验材料放在电路当中,如果小灯泡亮起来,说明它容易导电,否则不容易导电。)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按照你们的想法试试看。在实验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分工合作,积极动手并且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如果感兴趣,同学们还可以在自己身边寻找材料进行实验。下面请每个小组长来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开始吧。[
  三、小组汇报:
  师:老师发现每组同学都能积极、认真地进行实验,相信你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吧。哪个小组愿第一个来交流?师:大家都这么积极。那就先请这一小组的代表上台交流吧。
  小组1:我们小组先拿铜片插在上面证明铜片容易导电。
  师:通过什么判断出铁片容易导电?
  生:灯泡亮了。
  师: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
  生:有电流通过了,说明铁片容易导电。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如果能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其结果清楚完整地说出来那就更棒啦。
  生接着汇报:我们把铁片插在里面,灯泡亮了,说明电流通过了铁片,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铁片容易导电。我们又拿起木条,放在上面,灯泡不亮,电流没有通过,所以说木条不容易导电。把橡皮筋放在上面,灯泡不亮,电流没有通过,所以橡皮筋不容易导电。
  师:同意他们的实验结果吗?(同意)
  师:你们还做了哪些实验?哪个小组还有补充的?
  学生上来边汇报边实验。
  师:你们能根据实验的结果把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吗?
  (小组同学进行分类,找一小组同学在投影上分)
  师: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类的?板书:铜、铁……塑料、木……
  师: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像铜、铁……它们都是容易导电的物体。(板书: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塑料、木……它们都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板书: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师:人们把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板书:导体)把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是绝缘体。(板书:绝缘体)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请2个同学叙述)
  师:实验之前我们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投影出示两类材料:容易导电的材料有:铜、铁、铝这些都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木条……这些叫做?绝缘体。)同学们的猜想完全正确,了不起!
  师:上节课有个学生组装了一个电路,由电线、电池、小灯泡组成。可是灯泡不亮,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
  生:电线连接的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做?
  生: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绝缘体相连接灯泡怎么能亮呢?应该把里面的铜丝接在一起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同意)
  师:请你来连一连。(该生上台连接,灯泡亮了)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能够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太棒啦!
  师: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很广泛,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举例,师归纳总结:塑料盆、塑料纸、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是绝缘体、胶鞋、轮胎、橡皮等橡胶制品是绝缘体、桌椅板凳等木类是绝缘体、瓷器一类也都是绝缘体。铅、银、等金属一类是导体。
  学生举例:水是导体。人体是导体。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举例说明)
  师:人体、水都是导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千万不能随便接触电源,不能攀爬电线杆,不能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物品。(出示课件)
  四、辩论会
  师:同学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板书:谁的本领大。
  生:导体
  生:绝缘体
  师:同学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这样吧,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认为导体本领大的为正方,认为绝缘体本领大的为反方。希望正反两方同学能紧紧围绕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辩论,比比看哪一方同学的观点更让我们赞成。好,同意导体本领大的请举手,(选3人)有请正方代表上场,同意绝缘体作本领大的请举手,(选3人)欢迎反方代表上场。(辩论会开始,当上面的同学有困难时下面的观众可以帮忙。)
  师:同学们的辩论都很精彩,这会儿你们认为谁的本领大?(他们的本领都很大。)
  师:掌声感谢他们精彩的辩论。是呀,正象同学们所谈的那样导体和绝缘体的本领都很大。导体能把电送到我们需要的地方,因此灯亮了,收音机响了,工厂的机器转起来了。但如果没有绝缘体将会发生触电危险,绝缘体保护了我们珍贵的生命。让我们再看看这个插头,里面是?(导体,使灯泡亮起来)外面是?(生:绝缘体,起保护作用)。这是一支电笔,检测的前面是?(导体)而外面的是?(绝缘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谁也离不开谁。他们的本领都很大。
  五、拓展延伸
  在实际中还有一种材料他的本领也很大。他藏在半导体收音机里、电视机里、电脑里,因此我们在家里就能听到鞠萍姐姐讲故事、在家里就可以坐着看电影、可以和外地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材料吗?它就是半导体。你认识半导体吗?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请一个同学读。你还想知道的更多吗?课后自己多查些资料,或者找些废旧的半导体材料做做实验。科学世界奥妙无穷,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所以同学们要勇于探索和发现,相信你将来也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出示投影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收获也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认真观察、积极实验,相信你能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反思:
  实验是学生情绪最高,能动性最强的时候,也是最宜于发挥学生个性之时。于是上课中,我改变了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相同的目的,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方面都允许差异,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整节课学生学生都是在提问、思考、讨论、实验、制作、辩论中度过。
  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展现自己,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机会,这节课中,我还是将这一部分学生在不同小组中进行搭配,并在小组合作中更多的去关注他们,与他们交流,力求先在“小阵地”中给以交流、操作的机会;另外,我在深入到小组实验时,采用了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尤其是面对这部分同学征求他们的同意,使他们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尤其是在辩论环节,即便平时不太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踊跃阐述自己的观点,是我知道“弱势”其实并不弱。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体会到概念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探究,聚集大量的感性知识后由学生自行归纳,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这也是我所不足的,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和学生一起参与更优质的科学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的本领大》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