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7:21

《蚕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习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2)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3)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3)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4)指名一桌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5)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第二~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自由谳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5)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第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五、运用语言扮演角色
  你还能用好课文中的知识创造性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
  六、自学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共享记字好方法。
  3、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七、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2、养蚕开始后,到农户家里去观察蚕的变化或自己养一些蚕,记下观察日记。
  教后感:
  1、教学伊始,孩子们掌握“蚕”的音、形的同时,蚕那可爱的样子占据了他们的视线,蚕的巨大作用深入他们的心灵。怀着对蚕的喜爱进入课文的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开端。
  2、自主、互助、合作地练读课文,既然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又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手脚也得到了解放。
  3、信息时代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广阔天地。去网上资料库游一游,风光无限好,让人感觉如跳出了井底的青蛙,眼前豁亮。实践出真知,当回小蚕农,记上一些见闻感受,书本上学不来和知识又会带来惊喜连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蚕姑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