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6:09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靠自己的本事读懂了课文,初步了解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乡的歌很多,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把写“多”的词句画了出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乘上水乡的船到水乡去看看吧!
  (课件显示:江南水乡人打鱼的情境)
  师:从大家的表情上我看出来了,大家一定很喜欢水乡,是吗?
  生:是的!
  师:那就拿起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开始吧!
  师:读完了课文吧,你觉得水乡怎么样?请你说。
  生:水乡有很多的水。
  生:水乡有很多的船,有很多的歌。
  师:(课件出示水乡及课文第一节文字)到了水乡,同学们肯定想看看那里的水,是吧?那你就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课文吧!
  (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绿。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多。
  师:很多?那能不能试一试、读一读,让你的同桌从你的读书声体会出水的多来呢?
  让大家来分享你动听的读书声?
  生:(站起来)读第一节。
  师:我听得出水挺多的。老师想跟你比一比,欢迎吗?
  生:可以。
  师:老师这回找到对手了。大家当评委,请听——(示范读)
  生:画草和画水。
  师:画草和画水。(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草”、“水”)
  师:为什么要画草和水?
  生:因为“荡”字上头是“草”字头,下面有“三点水”。
  师:你真有独到的想法。(指着黑板上的画)这有草有水的地方叫“荡”;如果把草画成
  画成芦苇,这地方就是芦苇荡:同学们想想看,风轻轻吹过来,芦苇和水就怎么样啦?
  (学生认真思考)
  师:(边比划边说)来,用你的手,用你的动作,比划比划。
  (学生伸出双手做“荡”的摆动样)
  师:把‘荡’字放进句子,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一句)
  师:我听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表情,听听我的声音……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来到南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老师边做摆动的手势,边带学生读文中带“荡”的句子.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南湖的水,阳光下绿水荡清波。
  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学生美读“处处绿水荡清波”)
  师:“荡”得再远一点,再读。
  师:水乡的水真美呀。如果我们伴着音乐来到水乡,再读,相信我们读得更美了。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第一节)
  师:水乡到处是水,水乡人出门就一定离不开——
  生:水。
  生:船。
  师:(课件出示水乡船只多,白帆片片的图画及相关文字)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船。
  师:假如你在这艘船上,打得那么多的鱼,
  生:高兴!
  师:你高兴你就想——
  生:唱歌。
  师:你会唱什么歌?现在你就在这艘船上,唱给你的同桌听,唱吧!哪怕是唱“小雨沙沙沙”都行,唱吧!
  生:唱起“小雨沙沙沙沙”。
  师:真高兴呀!哎,一个人唱不行,大家都唱吧!
  ---------------------------
  (学生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
  师:大家真高兴啊,水乡人也很高兴。听,他们也唱起动听的歌。不信,你们读一读吧!
  (出示第3节文字及相关的画面)
  (学生齐读第3节)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箩是装鱼的,歌为什么说一箩一箩呢?
  师:是呀,为什么歌能装箩?谁来说一说。
  生:鱼得多了,把鱼装在箩里,高兴就唱起歌了。
  师:箩装的鱼越满——
  生:歌越多,越快乐。
  师:水乡那么多的鱼,高兴的时候,人们怎么唱?那表情怎样?哎,配音乐会读得更美(开配音乐曲)唱吧!。
  (学生随着音乐读最后一节)
  师:是呀,水乡的新生活,咱们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出来了。我们现在从头读起吧,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吧!
  (学生站起来读全文)
  师:请坐下。同学们读得真好。水乡人有自己的新生活。近几年来,南宁也有了新变化。
  (课件出示南宁市绿化、城建、民歌节、特产等画面。学生边欣赏边随着播放的《大地飞歌》唱起歌来)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来为南宁唱首歌,好吗?(出示“南宁什么多?”)请大家4人为一个小组,以“南宁什么多”为话题,作一首诗歌。[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好吧,诗歌展示会马上就开始了。哪个是第一个大胆的小诗人,请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有老师帮助,你们不要怕!(一组学生上来)你们选择的话题是什么?
  生:南宁甘蔗多。
  师:(走近生,很亲切地引导学生说)南宁什么多,甘蔗多。一棵甘蔗连两棵,两棵连三棵,三棵再连一大串。
  生:南宁的西瓜多。
  师:老师爱吃西瓜。
  生:千个西瓜万个西瓜。
  师:(笑)吃得咱小朋友的肚皮圆又圆。我们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有谁听过刘三姐的歌?(众生举手)咱们来个对唱,谁敢?
  生:我敢!
  师:准备表演了,你们观众怎样做?(众生鼓掌)
  (一个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
  师:听你们的掌声,我看新的刘三姐就要诞生了。
  (注:下面唱的都是以刘三姐歌曲的调子唱的)
  师:(对生说)这回老师跟你对歌,要考考你呢!(唱)“哎嗨一”老师唱这一句意思是请你注意了,你懂吗?(观众笑)
  师:(教生唱)哎嗨,南宁什么多哎?
  生,:唱哎嗨—一南宁花儿多哩……(众笑)
  师:还可以在“花儿”后补上“一朵连一朵”,这回老师帮助你,你一定唱得好,相信吗?
  生,:相信。
  师:(唱)‘花儿一朵连一朵哩。一…
  生:(学唱)哎嗨,花儿一朵连一朵哩!(众
  笑)
  师:真好!还有谁敢来唱!
  生::我敢!
  师:唱什么?
  生:我唱树多。
  点评:
  这节课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水乡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赤诚的心去拥抱、感悟、体验、升华文本。其有三大特点:
  第一。重感情。执教者一是利甩课文表达特点,有情趣、有滋味、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以歌传情激荡了学生心灵;二是利用学习者的心理。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想像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世界,万物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彩画面、联京现实生活等,使学习语文成了快乐事;三是教师对学习者的呵护,给他们有安全感、成就感,让学生真情得到尽情倾吐。
  第二,重感悟。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可感的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