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1:24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资料——飞想象的翅膀——《狐狸和乌鸦》活动课设计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⒉议议、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基本有两种①乌鸦再次被骗②乌鸦没上当)
  ⒊小组活动,如若再次骗肉成功,狐狸会怎么说,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
  如果让你去帮乌鸦,你会出什么主意?
  ⒋演狐狸和乌鸦的同学到同学中去取经。
  改变称呼“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变花样赞美→乌鸦再次上当。
  ⒌看来,乌鸦还应再动脑筋,孙老师这儿还有一句“名言”要送给小乌鸦和同学们。
  ⑴遇事多动小脑瓜,想办法、勤思考,优秀少年顶呱呱!
  ⑵和上句名言比较,找出缺少了什么?(名人)
  ⑶猜猜看,名人是谁?(引出伟大的小学教师孙老师。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很多学生说出了马克思、毛泽东、艾青等人物)
  ⑷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你,你能学名言的方式自编名言送给这些小动物吗?(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目的)
  ⑸学生讨论、发言,注意“名言”要简洁,要有针对性。(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送给小鹰……)
  ⒍现在,就让我们开动小脑瓜,帮帮乌鸦吧。
  ⒎学生讨论、发言,注意正面引导,并引导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自选作业,引“趣”。(才艺展示)
  ⒈参加了这次活动,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还想干点什么,赶快开始吧!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活动,(可自主也可团体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活动方式有:绘画、讲故事、编儿歌、捏橡皮泥等,反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或其它相关动物的情况。
  ⒊活动成果展示。
  五、宣布活动结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资料——飞想象的翅膀——《狐狸和乌鸦》活动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