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1: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十二(3)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十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