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1: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六(3)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