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1:0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三(1)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学习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