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9:16

《草原(A、B案)》教学设计四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原(A、B案)》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