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8:54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七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qínɡzhān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