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8:15

听《燕子》课后随想

  江老师在他的笑谈课堂教学十六烦中,曾有这样的一烦:
  学习目标不明确
  没有航标乱行船
  不知到底干什么
  完成环节走教案
  强调了正确确定教学目标,落实训练重点难点的重要性。
  昨天听了一名年轻教师执教的《燕子》一课,老师基本素质很好,自信阳光,注意和学生的融洽交流。但是一节课下来,感觉老师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似乎每一句话都要讲给学生听,每一句话都要进行剖析——
  例如:在学习第二段时——
  同学们,这一段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
  (学生朗读了第三句: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多目的春天。)
  好,你还认为哪句最美?(生答第2句)
  还有吗?(生读第1句)
  老师小结到第四句。
  这样面面俱到,却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没有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点上着力,深挖凿井,让学会看到训练后的源头活水才行。
  试想设计:
  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已经直入重点,老师要顺学而导,一定会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哪位同学赶过集,能给我们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我在农村赶过集,大清早,大家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买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春天到了,我们看课文中谁来赶集了?
  (青草、绿叶、花儿)
  3、它们不约而同的来参加春天的聚会了,你能感受到吗?读出你的体会吧。
  4、看插图,读课文,是谁让我们的春天如此光彩夺目,充满生机?(动植物……)
  5、用你的朗读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生灵吧!
  (细雨滋润万物!
  美丽的春天就蕴含在你的朗读中了!
  小燕子的到来让我们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样不用字字句句去剖析,抓住重点语句,一抓到底,其他语言以读代讲,重点突出,训练有法。
  对于语文,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学得有趣。
  比如,对于第三段小燕子飞翔的学习,老师设计了填空,让学生补充词语。并且谈这些词语的好处,学生说得比较散。怎么处理呢?我是这样设想的——[
  用好课后题目:“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这个题目的训练是有层次的——先教给学生体会用词的方法,再自我进行体会。
  是否可以这样设计:
  1、小燕子的飞翔有什么特点呢?快来读读书吧!
  (飞得很轻快、动作敏捷……)
  2、出示课件:把“掠”换成“飞”。对照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读书表演:
  师:做飞的动作
  一生:做掠的动作
  4、你认为老师换的词好还是文中的词好?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掠、横掠更好的体现出小燕子的飞行技术高超,动作敏捷轻快。)
  5、师:继续做飞的动作
  全体生:做横掠的动作
  发现了什么?(小燕子的动作真轻巧啊!)
  师:你们真是一群飞行技术高超的小燕子啊!
  6、小燕子们,再读读这段课文,你感觉哪个词还能恰当的表现出你们的飞行技术高啊?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这样的学习,学生动静结合,动中感知体验,静中思考体味。
  一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有所得,老师就要有所放弃。如果什么都要抓,肯定是学生什么也抓不住,还会感到学得很乏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燕子》课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