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7:41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教学目的: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