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七(2)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在这重点段中安排的材料。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
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引读。
老师引:(谁)(即前半句)。
学生读:(怎么做)(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国情教育,以及课外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勇敢、对敌的仕,恨)
分角色:
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
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
(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
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
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5、6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