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5:18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经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e评价e再读。
  (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