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4:48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