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声调和声调的用处
声调就是一个音节在发音时的高、低、升、降,也叫作“字调”。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shíshì(时事)”、“shìshí(事实)”“shǐshī(史诗)”、“shìshì(逝世)”等。这些音节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但由于声调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了不同的意义。有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征。普通话有四个基本声调,声、韵、调配合,共有1300多个音节。声调的实际念法叫做“调值”。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分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简称“四声”。要详细而准确地区分普通话的四声,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先画一条竖线作为比较线,把它分成相等的四格五点,最下面的一点是一度,调最低,最上面的一点是五度,调最高。
具体地说,一声就是从头到尾都是又高又平,即从五度到五度,没有升降变化,如“飞机(fēijī)”。二声从三度上升到五度,声调由低逐渐升高,如“牛羊(niúyáng)”。三声先降后升,即从二度降到一度,再由一度升到四度,声调是拐弯的,如“美好(měihǎo)”。四声从最高降到最低,即从五度降到一度,如“胜利(shènglì)”。
标记这四种声调的符号叫调号。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的调号,根据它们发音情况分别写成:ˉ、/、ˇ、﹨。为了记忆方便,以免写错,习惯上把四声归纳成四句话: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