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4:06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雾凇这一自然景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雾”字。[板书课题《雾凇》]一起齐读。看到“雾凇”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看来呀,同学们真的已经走近雾凇了。(播放雾凇课件)此时此刻,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对,这就是雾凇,我们一块儿再读读这句话(齐读)边读边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相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松花江畔就马上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惊奇、兴奋)那么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在网上查找吉林雾凇资料的时候,找到了许多雾凇的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吸引住了,你们想不想欣赏欣赏。那好,我们一块来分享。(播放雾凇图片)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看了这些图片,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2、是的,吉林雾凇就是这么的美,这么的神奇。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和补充材料,想想哪些句子体现了雾凇的美。(生找)
  3、交流:
  ##句一:“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它的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指导朗读)十里长堤的雾凇如此的美,你能把他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赛读、齐读)
  (3)引读最后一句: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句二: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1)你从这句中哪些词感受到了雾凇的美。(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千姿百态”,还能换个词吗?(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3)你能用这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雾凇姿态吗?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呀!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5)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
  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什么呢?(师引读补充材料上的语句: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6)同学们,***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那是1991年1月,看到这一奇景时,也不禁赞叹道:(出示***的话)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齐读。
  到了1998年3月,江爷爷了解到吉林省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眼前再一次浮现出七年前所见的奇景,便欣然提笔写下这首七言绝句: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同学们,这“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的美景来之不易呀!当***爷爷看到这一奇景,想到七年来,吉林省,乃至我们全中国,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在各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江爷爷不禁感叹道:人间万事——出艰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再一次欣赏这美伦美奂的雾凇奇景。(生有感情齐读诗文)[
  (7)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师在欣赏完雾凇后,也作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起分享。
  隆冬时节,北国江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晶莹夺目。
  仰望松树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
  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课后延伸:雾凇这一自然景观,除吉林外还有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个性到共性,体会出形成雾凇的主要条件)
  既然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雾凇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