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3:10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重点目标:
  抓住写景的句子,及作者直抒胸意的语句,感受所蕴含的感情,并读好这些句子。
  抓住“别了,我爱的中国”在文中多次反复出现这一现象,更清文章的脉络,并理解“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所表达的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1、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 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2、审题,通读课文。
  “别”是事件,“爱”是中心。
  课文是怎样写离别,从离别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
  3、质疑问难。
  4、分段朗读课文,直观感受作者的情感。
  5、理清脉络,分段。
  课文几次写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分别是什么时候说的?(理清地点的变换)
  给课文分好段。
  分段朗读。
  5、深入学习第一段。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从第一段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怎样的感情?
  读好这一段话。
  6、深入学习第二段
  在海港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感情?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国旗的,”在句中的作用。
  有感情的朗读。
  7、深入学习第三段
  指读。
  船已驶入了大海,此时,作者的思绪在翻腾,他在思考自己这次出行,从出行,生发了许多感想。有哪些感想呢?
  不忍与内疚
  希望与誓言
  点拨:
  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不忍又为什么要离开,这是不是矛盾?
  希望与誓言分别是什么?朗读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8、写一写
  《别了,……》
  长这么大了,你有过离别吗?有没有感触特别深的?
  现在,你即将面临离别。离别学习生活六年的母校,离别朝夕相处的小学同学,离别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你即将小学毕业了。
  选择你生命中的感触最深的一种离愁别绪,模仿课文借景抒情、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别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