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57

《捞铁牛》教案

  教学准备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超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读。
  (2)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3)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也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
  二、延伸课外。
  1.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
  3.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捞铁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