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
教学准备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检查读书情况。
3.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小结: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小结讨论的结果。
4.熟读成诵。
5.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