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22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小儿辩日》一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使学生读好句中停顿,读出对话语气。
  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无法做出回答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字词古今含义的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插图、课题、出处,伴随活泼、轻松的音乐,营造氛围。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孔子图像及孔子简介。
  提问:同学们,大屏幕上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是谁?(学生齐答)
  提问:同学们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吗?(指生答)
  师及时表扬学生见多识广并做补充导入课题: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办学校教学生的教育家,他有学生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历代封建统治者,从而影响了平民百姓。他还是个政治家,50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治国安家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到东方去游学时,碰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他们辩论的问题把孔子这位了不起的人物难住了。这两个小孩用什么问题难住了孔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简单介绍文言文。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
  师:文言文是用“古文”写成的文章。我国“五·四”运动之前,写文章和说话所用的语言不同,“五·四”白话运动之后,写和说所用的语言才逐渐相同。
  (二)、指导朗读。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根据字幕提示的朗读停顿仔细体会, 并注意领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1、生听读。
  2、师领读。先点拨。提问:第二自然段写两小儿摆出自己的
  观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应用什么语气?(肯定语气)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语气的句子?(反问句)应用什么语气读?(反问语气) 第五自然段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人物表情,体会出应用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3、学生放声朗读两遍。
  4、用开火车形式每人一个自然段轮读一遍。师点拨读中出现的问题。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分成南北两组进行比赛,每组选出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以激发朗读兴趣。)
  ( 三)、指导理解字、词含义,复述故事。
  播放课文及重点字词注释字幕。
  1、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翻译一自然段,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每组指一名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补充。师强调重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意不同。另外,“孰”相当与现代汉语中的“谁”。“汝”相当与现代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
  3、学生推荐四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表演课文内容。(解说员、孔子、一儿、另一儿。掌声鼓励。)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两小儿围绕什么问题争论?(学生发言)
  师:两小儿围绕太阳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争论。
  提问: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学生发言)
  师:一儿认为早晨时太阳离人近,理由是早晨时太阳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盂口。另一儿认为中午时离人近,理由是早晨天气凉爽,中午像把手伸进热水里那么热。
  播放两小儿观点理由示意图。
  提问: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观察仔细,得到的答案截然不同,而且理由充分,显示了这两个小孩什么精神?(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两小儿:喜欢探索(多角度)
  提问:孔子在两小儿截然不同的观点面前怎样表现的?(学生发言)
  提问:了不起的孔子在两个小孩的问题面前诚实而勇敢地说“不知道”,显示了孔子什么精神?(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孔子:诚实(实事求是)
  师:他们都很了不起。精神可嘉。板书:了不起
  (五)、指导背诵。
  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师指导:背诵文言文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意思去背诵。还要纵向比较,仔细辨别段与段之间相同句式句子的细微差别。如:第三自然段中是“及日中,则如盘盂”,而第四自然段中是“及其日中如探汤”。)
  2、将学生分成东西两组进行背诵比赛。(师要营造敢于挑战的气氛。)
  3、 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推荐一生领背。
  (六)、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
  播放检查题目: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能说出加点字的准确含义。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 及其日中如探汤。
  3、 孰为汝多知乎?
  三、 总结课文内容。
  提问:同学们,你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发言)
  播放“辩日启示”,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对于两小儿的争论,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通过查找资料,找到科学的论据。
  2、 继续背诵理解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小儿辩日》一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