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22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