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21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
  词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流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思:用古诗引入课文,既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题目的出处。因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齐读生词。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三处景物?
  想一想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的感受或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美、乐、爱”。
  5、快速浏览全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划出相关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   美
  ⑴ 第一自然段:(出示文字)
  句1:什么样的小溪?(出示词卡“小溪”)指名说。
  师:多美的小溪,谁来读读。句
  2:什么样的垂柳?(出示词卡“垂柳”)指名说。
  师:婀娜的垂柳是什么样的?指名说。(用书中的句子)
  师:垂柳好象一位少女跳着轻盈,柔美的舞蹈是那么赏心悦目,谁能读读这句话?(学生指名读,齐读,教师也可以范读。)
  句3:什么样的波纹?(出示词卡“波纹”)听声音理解“潺潺的小溪”看画面理解“粼粼的波纹”。
  师: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呀!引读:“当水鸟……”
  ⑵ 第四自然段第三句: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黄色的野菌。”教师给予肯定,不必多讲。
  ⑶ 第五自然段第五、六、七句:出示“清晨,可以看到……依依多情的杨柳。”
  师:可以说“婀娜多姿的垂柳”,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垂柳?(生指名说。)作者两次说到柳树这是为什么?(生指名说。)
  师:“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以拂柳相送,暗含挽留之意,从此“柳”便多了思念和牵挂的意义,让我们欣赏有关杨柳的诗句。
  出示有关诗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生自由读诗句。
  师:作者对家乡的景色久久难以忘怀,不仅仅是给了她美的享受,更给了她无穷的乐趣,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快乐。
  第二部分 乐
  ⑴ 第二自然段。(略讲)
  ⑵ 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略讲)
  师:作者仅仅是描写家乡的美景,讲述童年的故事吗?她更想表达的是对故乡浓浓的爱。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呢?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第三部分   爱
  1、 出示句子“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
  提问:这样的地方,“我”为什么还爱它?
  教师引读这句话,感受作者那份深深的爱乡之情。
  2、出示句子“大家过着……的太平生活。”
  ⑴ 学生汇报。
  ⑵ 教师引读:
  师:“这是多么宁静,平淡,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大家过着……那段日子……那些美好的……”
  ⑶ 简介作者生平,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思: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让学生在找相关词语的时候,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体会,督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里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回顾全文,质疑问难
  师:课文学到这儿,从课题到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课题是《小桥流水人家》而课文的写作顺序却是流水,小桥,人家呢?(指名回答。)
  师:只有先有水,桥因水而建,人则傍水而居。还发现什么?(指名回答生:这是一句诗。)
  师:课题是引用了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一句。(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作者选这首元曲中的一句作题既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美景,又道尽了作者思乡,恋乡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师:古人因交通不便利,离开家乡后,常常饱受思乡之苦,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甚至更久。因此许多表达思念家乡的诗句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思乡的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等
  六、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词句或段落;积累关于柳树或思乡的古诗。
  思:课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总的来说,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机会不多,以读促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