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二(1)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生字中应注意读音的字有:“拂”读f*,不能读成f$。多音字“曲”在这里读“q&”。“茎”、“柄”都是后鼻韵母。
  2.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4.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5.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