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2:06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三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
  指名学生背儿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
  2.老师背儿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
  3.学儿歌。
  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二、“成语故事”教学
  (一)引入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1.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4.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习作教学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
  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习作讲评
  1.回忆作文要求。
  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
  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
  3.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3.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
  2.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4.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