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31:26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 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
  3、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词语注释
  名曰:名字叫。
  腹目:闭上眼睛。
  石碣:石碑。
  镌:刻。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
  序齿:按年龄的大小顺序。
  遮阴:遮挡阳光。
  造化:课文中指福气;运气。
  家当:家产。
  石窍:石头边隙。
  力倦神疲:指人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
  返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呼唤——召唤 安身——安家
  食——吃 饮——喝 觅——找 与——和
  反义词:
  炎热——寒冷 欢喜——难过 宽阔——狭窄 避暑——取暖
  抬头——低头 闲——忙
  文章导读: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一个片段改编的,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句段赏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描写了小猴的机灵、勇敢。作者运用了排比,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文章结构: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段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写作特点:
  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赞扬了石猴英勇坚强的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猴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