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29:04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