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27:00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之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读通课文,并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谈话:(板书:荠菜)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荠菜吗?谁来说说它是怎样的?(荠菜是一种野菜,嫩叶可吃,味略有点苦。)(注: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指导“荠”字的写法。)
  2、揭题:既然荠菜味有点苦,不好吃,那么“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呢?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13课《我盼春天的荠菜》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三、 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
  ①翻到课后读读写写,说说你认为难读难写的生字,并说说为什么?
  ②读一段你最喜欢读的段落。
  五、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一、二、三题。
  四、学习1、2大段
  1、指名读第一段,有什么疑问?
  2、读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具体写出了“我”小时候很馋?
  3、蔷薇枝、映山红好吃吗?为什么“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4、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齐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样,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5、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10小节,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9、10小节。
  教学重难点: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荠菜只是大自然中一种不起眼的野菜。可是我——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愿望!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辛酸种快乐的故事呢?
  二、整体入手,理清主线
  1、默读课文4—10小节,想一想:
  填空:
  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没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2、指名汇报。
  3、总结:苦难享受
  4、看课文插图,应该是哪一种日子?另外一种日子,你能想象出来是什么画面吗?
  三、学习4—8小节
  1、自由读4—8小节内容,思考:在那苦难的日子,我遭受到哪些痛苦?(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2、给第4自然段的画面取一个主题(心情基调)。
  [板:饥饿]
  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出来?感情朗读。
  3、第5自然段的画面取什么主题?([板:紧张]
  应该怎么读?(语速加快)
  4、第6自然段?[板:冷酪或者悲惨]
  怎么读?评评同学哪里读得好?
  5、第7自然段?[丧气、悲哀]
  妈妈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哀愁呢?(讨论)
  读出感情。(哀愁)
  6、读了第8自然段,你的心情如何?
  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讨论)
  小结。读出孤寂的感觉。
  三、学习9—10节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师)范读第9、10节。
  2、自由读第9、10节,思考:在有荠菜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什么?(边读边做上记号)
  3、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的哪些感受,为什么?(与前对比)
  [板:好吃坦然]
  4、小结:我不但解除了饥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5、指导朗读。
  6、尝试背诵。
  7、在有荠菜的日子,我是这样坦然,没有荠菜的日子却只有苦难!难怪我会对荠菜有着一种——难怪我会这么盼望——
  8、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你会有哪些希望?
  [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
  我多希望()!
  我多希望()!]
  四、总结课文,说说启发。
  五、课堂作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