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25:3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