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24:39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有亡鈇者(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具:
  字典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新课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丢失。
  鈇:斧子
  意:怀疑
  其:代词,他的。
  邻:邻居。
  子: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看。
  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走路。
  窃:偷。
  颜色:指面部表情。
  言语:说话。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俄而:不久。
  谷:地窖。
  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
  4、朗读
  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
  朗读课文,试背诵。
  通读全文,背诵课文。
  作业
  思考: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有亡鈇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