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3 16:59:32

小升初:家长需淡定看待名校


          
          [*]
       
12
                               
          凌晨排队,万人抢名额,周末送孩子进各种培训班……无数家长在“小升初”面前想淡定从容,却总是在“招生公告”前变得焦虑。下面是一位家长坦陈自己淡定面对“小升初”的心态和心得,他期盼同为家长的读者能够理性对待“小升初”,希望能够给处在焦虑状态的家长一点启示。
       
          家长的观点孩子成长过程不需要包办
       
          “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名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改变未来的生存状态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把孩子作为一种寄托家长希望抑或家长脸面的工具,而忽视孩子作为社会生命个体理应得到尊重的权利被剥夺,这是最可怕的。”樊正康认为,孩子不是家长的工具,虽然家长的初衷和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对孩子的未来家长只需引导,“孩子的成长过程不需要我们去包办和安排。”
       
          “淡定面对名校,面对‘小升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孩子意愿。”樊正康说。
       
          家长的经验“放养”的孩子一样优秀
       
          樊正康的儿子樊启航满月后,一直由他带大,直至他调到雅安工作才转至成都巴金小学。4岁起,樊启航先后学过绘画、英语口语等,现在仍坚持学奥数、篮球和太极拳。
       
          学奥数不是樊正康逼的,而是刚读书时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数学老师。课本上知识“吃不饱”时,老师
       
          常给他加题直至奥数题,从而培养了樊启航对数学的爱好。
       
          樊正康说,一般都是他提出建议,与孩子商量后让孩子选择学什么,培养他的爱好和主见,“家长只能引导不该强迫。”
       
          巴金小学发展中心梁玲主任说,尽管樊先生工作在雅安,但仍坚持与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动态。而今12岁的樊启航在未经过家长生拉硬拽去各种培训班的情况下,却成为了学校“小明星”——篮球校队主力、活动主持、太极高手,且学习成绩优秀。
       
          孩子的心声不想被父母逼去报考学校
       
          小学二三年级时,樊启航曾陪同学报考过七中嘉祥(小学部),陪考同学没考上,樊启航却两次都考上了。但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儿子两次都放弃了读名校的机会。
       
          上周六,孩子提出还想去报考这所学校,樊正康便去给他报了名。至于孩子的初中到底在哪里读?樊正康觉得该由孩子去争取。目前,樊启航已开始写自荐信投往心仪学校,“不希望被父母逼着去报考学校,那样很不开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升初:家长需淡定看待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