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3 16:57:20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预习


          
          [*]
       
12
                               
          凡事预则立,学习更是如此。课前预习,不仅能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概念,更可以带着问题和难点去听课,还能事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在课堂上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怎样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让孩子尽量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有的家长,生怕学习上的疑难难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帮忙的话,马上就会为其代劳。这样一来,孩子原本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依靠家长解决了,久而久之,形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难以养成自己克服困难,解决疑难的习惯了。这对孩子的预习和自学是十分不利的。
       
          二、预习方式不要过于简约。
       
          预习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浏览式预习;二是自学式预习。我们同学通常采用第一种预习方式的比较多,这种方式只是对未来的课堂内容作了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但对于未来概念出项的盲点和难点不能做较好的估计和确定,这种方式对文科类科目比较适合,或者由于时间比较短促,所以只能采取简单的浏览式预习的方式作为应对。自学式预习不仅要细致的阅读和研究,并且能根据课后练习或找相关的练习册的练习题来验证自己掌握的水平和程度,这种方式对理科类科目比较适合,不过这种方式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更适合。
       
          三、坚持预习,要有恒心。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的效果怎么样,取决于课前的准备——预习做得如何。有的学生对此缺乏认识,每天疲于应付作业,所以会说:“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预习。”而缺乏自信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讲过,所以看不懂。”还有怕麻烦善找借口的学生说“都预习了,还上老师的课有什么用?”由于对预习的偏见、忽视,以及方法上的不当,也就直接影响预习效果。所以如果对预习的方法、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能更规范的开展预习,使预习成为学习的习惯,对学生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坚持对孩子的预习作定时检查。
       
          家长最好每天或每次孩子完成作业后,提醒孩子作新课预习。并且对孩子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家长自己首先得付出一点时间,真正了解孩子的课程,知道他们现在该做什么,明天该学什么,让督促和检查能有的放矢,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