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量、连续量和不连续量
[*]
12
254.怎样理解量、连续量和不连续量的概念?
量--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属性叫做量。也就是说,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轻重、高低、速度的快慢等客观事物的属性都叫做量。
例如,一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个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一条公路的长短,一个物体的轻重,房间里气温的高低,一辆车行驶的快慢等都是量。
连续量--连续量有如下特点:它从一种程度到另一种程度是“连续地”变化的,即从一种程度开始,要经过无限多种程度的连续更替才能变化到另一种程度。例如,某物体的温度从13.2℃变化到14.2℃,就必须从13.2℃开始,经过13.3℃、13.4℃、13.5℃……最后才变到14.2℃;而从13.2℃变到13.3℃时要经过13.21℃、13.22℃……13.29℃等各种不同的程度;再进一步,我们还会看到,从13.21℃到13.22℃也不是跳跃地变化的,中间还会有无限多种程度的更替。又如长度、重量、体积、速度、时间等都是连续量。连续量的程度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不连续量--不连续量有如下特点:它从一种程度到另一种程度是“跳跃地”变化的,即从一种程度开始,只要经过有限多种程度的逐次更替就能变化到另一种程度。如我们数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时,从1开始,逐次经过2、3、4、5、……最后变化到45,说明这个班的学生是45人。又如图书馆的图书册数,学校里足球的个数,都是不连续量。不连续量只能用整数来表示其程度,不连续量又叫离散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