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来古诗词里“受尽无人知处凉”!
夏日炎炎,来古诗词里“受尽无人知处凉”!顾随先生说:“中国传统写诗是要能忍受、能欣赏,故写夏亦然。……中国旧诗写夏的少,纵有也只是写天之舒长,人之安闲,要不然就是对不得安闲者的怜悯。”
夏天炎热,人易慵懒,似乎天然缺乏春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但在诗人们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阵阵惬意的凉风。
顾随先生说:夏天什么地方最凉快?是高粱地头,是厨房门口。所以说,福看你会享不会享。虽然福不多,可是人人都有,但说到享福,却是“受尽无人知处凉”,没法告诉人。
“受尽无人知处凉。”差不多福都是如此,除此,则不是福。
「壹」
▎夏日风情
“乱花已经落去,此身何处可驻?趁着夏风浩荡,没入麦田深处。” (老树 画)
▼
「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
「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
「夏夜」
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贰」
▎夏天的人
「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
「 赤日炎炎似火烧」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田中禾稼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叁」
▎夏日情思
「 小桃红」
程垓
不恨残花妥。不恨残春破。
只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
纵青天白日系长绳,也留春得么。
花院重教锁。春事从教过。
烧笋园林,尝梅台榭,有何不可。
已安排、珍簟小胡床,待日长闲坐。
「 夏夜叹」
杜 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 夏日杂诗」
陈文述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
「 湘月」
龚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