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7:27:19

杜甫——《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一带。
  客:作者自称,为他乡作客者。
  喧呼:高声呼叫。
  中男:未成年的男子。
  伶俜:孤零。
  莫自:不要。
  眼枯:把眼泪哭干了。
  天地:指天子、朝廷。
  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县。
  平:平定。
  贼: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
  归军:指各节度使的溃军。
  星散营:形容溃散的状况。
  泣血:谓哀伤之极。
  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的武官,此处指郭子仪,他曾任左仆射。
  赏析:
  《新安史》记述了诗人经过新安时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三史”、“三别”是诗圣的千古名篇,既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愆,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正义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甫——《新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