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得三
孔子的有些学生怀疑孔子没有把学问都传授给他们,孔子知道后,就公开的解释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隐瞒吗?我对你们毫无保留,这便是我孔丘的为人!”但是仍然有人怀疑孔子对自己的儿子一定教的更认真,更好一些。有一次,陈亢(齐国人)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你从老师那里听到过特殊的讲授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不过有一回,我从父亲面前走过的时候,他问我:‘学《诗》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说话不生动。’我回去后就开始学了。又有一回,他问我:‘学《礼》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后来我学《礼》了。他没有同我说特别的,就是这两件。”
陈亢听完后,就说:“我这一问,收获有三: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更知道君子对于自己的儿子并不特别亲昵。”
问的少,而得到的回答多,求少获多,叫做“问一得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