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主人公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个成语故事在三国的故事中有提到过,就是关于流传千古的一篇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鞠躬:谦恭谨慎。尽瘁:竭尽辛苦。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不顾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形容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为止。可能有很多人认为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周恩来,的确,近代能用这个词来形容的也就只有周总理了。不过这个成语最初的主人公仍然是诸葛亮。公元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魏,即魏文帝。不久,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谓的蜀汉“先主”。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这样,连同江南的东吴,就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久,刘备去世,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亮仍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掌握了蜀汉的一切军政大权。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抗魏的。他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操练兵马,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征前,他曾上表后主,力劝刘禅听信忠言,任用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前出师表》。但是,这次北伐没有成功,诸葛亮暂时退兵回蜀。后来,他再次发动北伐,蜀国有不少官员极力反对。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的道理,即《后出师表》。在这篇宏文伟论中,诸葛亮表示自己要为蜀汉事业“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一位忠臣贤相的高风亮节。
现在你知道了鞠躬尽瘁的主人公和这则成语的意思了。鞠躬尽瘁经常和死而后已连用,但是这种连用只适用于形容已经死去的人或者用来形容自己的决心,对活着的人千万不要用“死而后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