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网 发表于 2016-8-4 22:02:14

重点小学择校热问题的剖析探讨

  又到一年入学时,分配的学校离家远、嫌家门口的学校“不好”、年龄不够入学标准又不愿意让孩子再晚一年上学……择校已由“初升高”逼紧到“幼升小”,费用直线上升。以下幼教网将就“择校热”等问题进行剖析、探讨。
       

       
          *入学时说“择校”热
       
          很多家长深知社会是一个竞技场,“不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择校热”问题“久治不愈”。择校利益链的形成,使得诸种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择校费”背后的利益链
       
          学校、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学校把“择校费”直接纳入小金库,用于发放教师福利、改善教学条件;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择校费”纳入专项账户,学校花钱要打报告审批,但也基本上是“自己的钱自己花”。由于这笔钱在政府财政体制外循环,缺乏必要的监管,既没有实行财务公开,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最终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黑洞。
       
          *择校费现象
       
          广西
       
          目前,择校费按照学校的省、市、区等不同的级别有不同标准,据知情人透露,如市一级学校一般是3万元,省一级学校一般是4万元。不过,这也只是“底线价”,有的学校因为久负盛名,青睐的家长较多,择校费自然也水涨船高。此外,按照与介绍人关系的亲疏,择校费也相应减少或提高。
       
          今秋起幼儿园不得收赞助费
       
          广西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保育费、教育费每学期合计最高不超450元,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不得在正常保育、教育时间内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北京
       
          根据2008年4月北京中小学择校情况调查显示,北京平均择校费用高中阶段最高,其次为小学阶段,分别为27518.34元、19637.83元。中关村某小学,账外资金超1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收取的择校费。
       
          广州
       
          广州有些辖区有“6、7、8”条潜规定:具有本区户籍的6万,没有本区户籍但具有广州市户籍则是7万,广州市户籍之外的则高达8万。
       
          “择”什么?
       
          *择校原因
       
          根据调查,“择校”的家长需求各不相同。有些家长是冲着学校的名气而去的,注重的是“品牌”。至于名气这些内在因素是如何得以验证的,很多家长称:只是听别的家长说的。孩子还没进校门,自己也没有机会去验证到底学校内部什么样。
       
          也有一些家长是冲着老师选学校。一位家长说,小学阶段遇到一位好老师非常重要,但负责的标准是什么,家长也是一头雾水。
       
          另外,在“择校”的家长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选择生源质量。一位家长说,“昔日孟母三迁”,就是为儿子选择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很多家长认为,家长素质高,孩子的素质也会相对较好,这就是所谓的生源质量优势。
       
          为何“择”?
       
          *“择校”热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择校”、“择班”热,既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学校自身利益有关。在学校的幕后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被这种畸形竞争所裹挟,小部分人的“成功”换来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丧乏。“择班”热,从根本上是“择校”现象进一步恶化的“成果”,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道而驰。

jzsix 发表于 2016-8-4 23:34:20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主因
       
          据分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近些年公认的诱发“择校”热的主要原因。老牌的“名校”几十年来一直“热”度不减,起因还是由于其在小升初还实施升学考试时,高升学率造就的名气。尽管如今不存在公开的小升初考试,但这些深存于家长心中的“名校”情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择”后果
       
          *产生的后果
       
          “择校”热催生“乱收费”。“年龄小一个月,收1000元”、“不在片区、外地户口……”各种不符合入学条件的“择校生”收费数目不等。
       
          ▲一些家长认为,确实不符合学校的入学规定,但自己又要让孩子挤进去,给学校做些贡献也应该。这应该也属于一种市场关系,当然主要还是教育资源不足、人多导致的。但是,学校收费数额不能过高,否则难以接受。
       
          ▲也有家长对于收费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既然学校接收能力有限,就不应该再收“高价”学生,既然“高价”生能够坐进教室,证明还有接收能力。学校所说的接收困难,让家长觉得没有说服力。
       
          杜绝“择”
       
          *应从均衡教育资源入手
       
          学校接收的片区扩大,“择校”的学生也就会相对减少一部分。如果想杜绝乱收费的情况,还应从均衡教育资源入手,使学校都建成让家长认可的学校,家长认可了,“择校”情况就会减少。不“择校”,就没有乱收费,家长和学校都不会在入学时疲惫不堪。
       
          *“择”之困
       
          “择校”热由来已久,现在又分化出“择班”热,并衍生出“分班考试”。在“择校”和“择班”两面大旗下,学生们所经历的种种考试不胜其烦,家长们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不胜其多。社会公平在“择校”、“择班”面前,荡然无存。
       
          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
       
          无论“择校”也好,还是“择班”也罢,最终都是择老师。相关部门应当从源头入手,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推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据了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教师轮岗”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日本的经验就值得借鉴,比如日本在公立小学之间实行教师定期调换制度,平均每个教师约7年更换一次任职的学校。
       
          观点交锋
       
          *符合教育规律OR有违教育公平?
       

       
          [校方:分班是分层教育的需要]
       
          很多学校对外宣称没有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换之以实验班、平衡班等名称,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某中学负责人认为,分班制度的存在更有利于培养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重点班的学生会用更高的起点要求自己,普通班的学生也会在同层次的学生中找到自信,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材施教”和“分层教育”被大多数学校当作分班考试的理由。
       
          [老师:“择班”对老师也不公平]
       
          某重点中学老师认为,“择班”归根究底是现行教育制度问题。把学生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对老师也不公平。教重点班时,因为学生基础都较好,老师在课堂上讲一次他们就明白了。但教普通班则需要花上更多的精力,既要维持课堂纪律,还要保证完成必需的教学进度以及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稍有差错便会招来领导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
       
          [教育人士:“择班”使教育不公平]
       
          有教育人士认为,因材施教只是分班的一个幌子。因材施教的本意并不是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尤其初中是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把学生分层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十分不公平。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有很大的塑造性,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把孩子定性为优生和差生。过早把孩子定性了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深度观察
       
          [“择校费”用途不明不白]
       
          “择校费”从上世纪90年起就不断受到质疑。其中,“择校费”的去向和用途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鲜有人能说清楚。记者向多位热点学校的校长求证,但很多校长闪烁其词不肯正面答复;从物价部门得到的消息称,“择校费”并没有纳入物价部门管理。
       
          [择校费让免费义务教育尴尬]
       
          国家从2008年大力免除城乡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就是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教育的义务性。某些地方政府不但不履行财政投入责任,反而推卸和抛弃“政府义务”:这边免除80元学杂费,那边择校费达到了8万元。这是对国家义务教育的绝妙嘲讽,更是教育坏品质的变种。
       
          [结语:别让教育“被提前”]
       
          无数家长在“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之类口号的蛊惑下,纷纷将孩子送进名校、名班,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导致教育“被提前”。“择校费”人为制造了义务教育的不平等,高额的择校费,就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把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排斥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随着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在适当时候应该取消“择校费”,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选择和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点小学择校热问题的剖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