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5:51

“恐怖主义”的亡灵亚述人好战之谜

  指望军事强盛带来的权力和安全,到头来却为此招致了灭顶之灾;因为尚武而忽视了国家经济和政治事业的发展,最终被历史的脚步抛弃。这样的总结,对古代亚述帝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亚述人是怎样在对军事的追求中自取灭亡的呢?在苏美尔人时期之后,亚述人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诸民族中经历了最充分的独立发展的民族。有几百年的时间他们比较孤独地偏居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小块高原上。他们终于也落入巴比伦人的势力范围,但这时他们自己的历史进程已经部分地确定下来了。因此, 亚述称霸的时期 !前1300前612’( 比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有更大的特殊性。
  亚述人是一支出色的武士民族,这不是因为他们在种族上不同于所有其他的闪族人,而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环境有特殊的条件。他们的国土资源有限,还经常受到敌对民族进攻的威胁,这就养成了他们好战的习性和侵越的野心。因此,无怪乎他们对土地贪得无厌。他们征服越多,就感到征服之必需,才能保住其已经获得的一切。每一次成功都刺激着野心,使尚武主义的链条拴得更牢。
  自然,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战争的要求决定了亚述制度的全部性质。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军队将迅速称为国内最富有最有权势的阶级。他们不仅分享战争的掠获的胜利品,而且常常受到巨大的产业的赏赐;而且其中的萨尔贡二世决然敢于篡夺王位。军事编制本身就代表了在充实军备方面有最后决定权。
  亚述帝国常备兵的规模大大超过近东任何其他民族,新的和经过改良的武器和作战技术,亚述军士拥有无以匹敌的优势。铁剑、强弓、、长矛、撞墙锤、战车和金属胸甲, 盾牌、头盔只是他们优越装备中的几个例子。然而剑、矛和其他战争器械并不是他们仅有的作战工具。军队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一种叫投石机,是亚述军队特有的一种攻城器械。它们是一个个巨大的木框,里面装有一种特制的转盘, 上面绞着用马鬃和橡树皮编成的绳索。只要用力一拉, 就能射出巨大的石弹和燃烧着的油桶。还有一种攻城锤,是由青铜铸成的,攻城时用来撞击城墙。
  亚述的军队兵种齐全,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行军非常迅速,就是过河也不困难,他们善于使用充气的皮囊渡河。这种皮囊可以连接起来,安置在河面上,从这岸排到那岸,上面再铺上树枝,就成了一条军用的浮桥。
  亚述国王对不肯投降而在战争中失败的国家,报复极其残酷,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亚述士兵残酷地对待着城里的人们,敲碎他们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还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他们对战俘、甚至对敌方的平民施以不可言状的酷刑———剥皮、钉火刑柱、割鼻、割生殖器,然后将受害者的残躯放在囚笼里示众,以便于攻下尚未投降的城邑。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亚述人还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慢慢在痛苦中死去。对于孩子,亚述人也不肯饶过,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运回亚述。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关于这些酷刑的叙述都是来自亚述人自己的记载,他们的史官以此炫耀他们的英勇,甚至民众也相信这是安全和权力的保证。怪不得,亚述人被认为是最为古代所有民族所痛恨的种族。
  辛赫那里布王的继承者阿萨尔哈东王在位时,仍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像《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十二万多居民的大都城。阿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泥版文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到公元前7 世纪中叶, 亚述帝国渐渐衰落。
  历史上很少有哪个帝国像亚述这样急剧衰落而一蹶不振的。尽管它武装精良并成批地消灭敌人,亚述帝国最显赫时期也不过持续了一百多年。一个个民族相继起来反抗亚述, 终于使它完全崩溃。愤怒的敌人采取了同样恐怖的报复:亚述帝国全被并吞,民众都被奴化或者消灭,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从地面上消失了。几千年过去,人们除了从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尼尼微这样城市之外,其他就一无所知了。
  为什么强大一时的亚述帝国会这样迅速的消失在历史中呢?除了由于尚武引起的公愤外,亚述国力的衰弱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亚述人如此热衷军事上的追求,那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和平事业。工业和商业在亚述都被藐视为不能和一个武士民族的尊严相称,因此国家的经济状况在亚述人的统治下萧条下来。而至于那些非经营不可的制造业和贸易,则多半由外来人阿米拉人来经营。亚述人自己宁愿依靠农业谋生。
  亚述的土地制度包括共有和私有。神庙经营着土地财富的最大部分。虽然王室的地产似乎很多,但是由于赏赐军官,面积日益的缩减。社会无论是经济秩序还是社会秩序都不稳定,频繁的战事耗尽了国力和资源。而军官则渐渐变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族,他们把职责委派给下级,自己则骄奢淫逸、恣意行乐。一些富裕而有识的中间阶层试图通过振兴经济稳定局面,但是却受到“只有外族人和奴隶才能经商”的法规的阻碍。
  尤其严重的是给予农奴和奴隶这些低下阶层的待遇。前者占乡村居民的大多数。其中有些人耕种主人的一部分田地,可以保留一部分收成供自己食用。另一些人则是一贫如洗,连一块田地也没有,只能指望季节性打短工维持生活。所有农奴都极穷困,加上还要负担公共工程的繁重劳役和强制的兵役。奴隶主要是城市劳动阶层,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家奴,从事家内劳动,间或还替主人经商;另一种是战俘。前者人数不多,有相当的自由,甚至有其财产。后者则悲惨的多。他们带着沉重的镣铐,被迫为筑路、修渠、和建造宫殿而累的筋疲力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恐怖主义”的亡灵亚述人好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