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之谜
公元64 年的一个夜晚,东汉明帝刘庄在国都洛阳城的寝宫中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一个身材高大的金人头上顶着白光,在皇宫的殿庭里飞来飞去。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解释皇帝的梦就成为大臣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有一位非常博学的大臣傅毅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他的名字叫佛,就像陛下梦见的那个样子。”刘庄听后非常高兴,为了圆梦,就派遣大臣蔡惜、秦景、王遵等18人同往西域寻佛。蔡、秦等人西行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他们邀清二位高僧同去中国,二高僧欣然同意。于是一行人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 年)返回国都洛阳——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汉明帝刘庄果然寻到了西方神佛的踪影,圆了自己的美梦,兴奋异常。他先安排二高僧暂时住进专门负责外交礼宾事务的官署鸿胪寺,第二年又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1.5 千米远的御道之北修造一座僧院,为纪念白马驮载佛经的功劳,将僧院命名为白马寺。寺本是中国官署的通称,因二僧初来中国时住在鸿胪寺,僧院也跟着称寺,没想到这一借称,后来竟成了中国僧院的一般泛称,而官署反倒不称寺了。这是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最早的佛教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的呢?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佛教究竟从何处传来
根据史籍的记载和古文化遗迹的研究,人们一向以为,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图像,是沿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流沙万里的亚洲大陆腹地,一程一程由沙漠之舟骆驼驮进中原的。新疆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出土有反映佛教内容的文物,其中着名的是,1959年新疆民丰县北尼雅遗址旁边的一座夫妇合葬墓中,发现了两块白地蓝色腊缬棉布,在其中一块的左下角印着一个长、宽均为32 厘米的方框,框内有一半身菩萨像。然而,地处中国大陆最东边,临近黄海岸边的一座摩崖石刻却使一些人对上述过于自信的观点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孔望山摩崖造像。此造像是凿刻于东汉、比敦煌要早200 年的佛教图像!这些图像中,可以明确辨认的与佛教有关的图像有立佛、坐佛、佛涅图、舍身饲虎本生故事图等。静默了1800多年的孔望山摩崖佛教内容被解读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却随之留给了历史学界:佛教既然是通过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为什么在这条丝绸之路通达不到的中国东部海岸的孔望山地区会有早期的佛教传播呢?佛教图像为什么会飞越西域、河西走廊和中原,首先在大陆最东部的天涯海角显现法身?
西南丝绸之路
在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西北和东南时,有学者同样在中国的西南境内发现了佛教初传入时留下的蛛丝马迹。这就形成了另外一种看法—早期的佛教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四川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崖墓是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在崖墓中出土了许多反映佛教内容的画像。如四川乐山城郊的麻壕东汉大型崖墓中,在中间一个后室的门额位置上,用浅浮雕的技法刻出一尊坐佛像。佛像高37 厘米,头带项光,结跏趺坐,手作施无畏印。此像高居门上, 接近于房顶,正处在受供奉的位置,其形态是模仿着外来的佛教造像作风。佛教东来,到底是穿越流沙,还是乘着海风,还是翻山越岭到达中国境内,至今还是一个困扰中国史学界的问题。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解读,更多史迹的发现,最终会有一个满意的结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