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称呼起源之谜
“万岁”这两个字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称呼。2000 多年来,“万岁”之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可谓是声震寰宇,不绝于耳。曾几何时,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大地上的“万岁”之声,更是直冲霄汉,成为普天下男女老少的口头禅。这个在中国社会心理结构中被神化了的“万岁”,在封建社会里,主要是皇帝的代名词,是一种与最高统治者划等号的威仪,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在形式上的一种表现。这个至尊的“万岁”称谓是何时产生的?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始于汉高祖刘邦
有人认为,秦汉以后,臣民们才开始直呼至尊无上的皇帝为“万岁”。它始于汉高祖刘邦。如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为了显示出“万岁”这种称呼的至尊地位,与之相辅的一套礼仪在刘邦时形成了。它是由汉初名臣叔孙通草创的,以后经历代帝王的御用礼官不断沿袭、补充、修订,形成了后来朝拜“万岁”的大套繁文缛节。正如唐代魏征所说:“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叔孙通制订朝仪后,“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无敢欢欢失礼者”,使刘邦因此感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所以,“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称,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
始于汉武帝刘彻
另有人认为,“万岁”成为最高封建统治者的代名词,始于汉武帝刘彻,是汉武帝精心炮制的政治谎言的产物。这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儒家则将“万岁”定于皇帝一人。据《汉书》记载,汉元封元年春正月(公元前110 年),武帝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荀悦注说:“万岁,山神称之也。”就是说神灵也向武帝高呼“万岁”,后来人们向皇帝“三呼(山呼)万岁”即源于此。在太始三年二月,(公元前94 年)武帝“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万岁”。从此,万岁归于皇帝一人。若他人使用,则成了僭越。据《后汉书·韩棱传》记载,大将军窦宪挫破匈奴,威震天下,奉诏回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说明此时称万岁之制已经确立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