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4:50

“八阵图”之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八阵图》诗,把三分天下”与“八阵图”相提并论,可见“八阵图”是多么重要!
  据说:八气阵图是诸葛亮发明的古代军队行军、宿营、布阵、作战的方法,玄妙莫测,威力无穷……
  诸葛亮巧布八阵图,在《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亲自领精兵70余万,发动讨吴战争。东起夷陵,西至建平,连营700里。因失策,被东吴大都督陆逊一把火烧得精光,全军覆没。刘备仅带百余人逃回白帝城。正在陆逊带兵追击时,却碰到了诸葛亮设的“八阵图”。书中写道: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陆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陆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井无一人一骑。陆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逊间日:“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四起?’’土人日:“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人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杀向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陆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人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陆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暖峨,搓丫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日:“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丫陆逊日:.逼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井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陆逊问日:‘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人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接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吩咐老夫道:后有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人,故特自生门别出也。”陆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陆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
  于是下令班师……
  那么,“八阵图”的遗址在哪儿?
  据史料记载,“八阵图的遗址竟有六处:
  《晋纪》中记载,八阵图在陕西勉县定军山,可是并无迹可寻。
  《益州记》载,在四川的双流县中和场。
  《宜宾县志》载,遗址在四川宜宾市流杯池公园内。
  还有的说在四川新都县“八阵乡”,在四川奉节金马河畔,以及奉节的的梅溪河口
  其中在梅溪河口的,叫“水八阵”,声名远播,是三峡的重要旅游景点。
  据说北魏的哪道元《水经注·江水一》中说.“石破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古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南去,聚石成八行,行相距二丈。’’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八阵图录》和宋代文学家苏轼(东坡志林》都描述过夔川的水八阵。但据 考古学家与史学家考订,这里非实战遗址,而是演习八阵阵法的地方。真正的八阵图落脚何处,并无人知晓
  八阵图”既然如此玄妙,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发明的呢? 有人认为是黄帝发明的五井之法l,延仲而来,原来是按井字字形布局的“五阵法”。后来战国的军事家孙腆把它改造成“八阵法”。
  还有人认为,八阵图是风后所作。《风后八阵图记》说,黄帝战蛋尤时,打得很艰苦,于是请风后助战。风后造的八阵图非常厉害,它能像猛虎一样张翼而进,又能像蛇一样向敌而蟠,像龙一样腾飞,像鸟一样翱翔。不明其奥妙的,“必是隔坚阵深垒,若星驰天旋,雷动山破”而大败。
  据说,西汉时,窦宪征匈奴时,用过八阵,在燕然山勒石纪功而返。项羽用过它黔布也用过它,而诸葛亮死后,八阵图就失传了。直到唐代,安禄山叛乱前夕,有个隐士欲献八阵图给唐玄宗,但玄宗皇帝却拒绝了献图者。从那以后,1200年这图就再也不露面了。
  神秘的“八阵图”,最终成了难解之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阵图”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