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4:47

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

  最早把秦俑消息发布到海外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 1978年4月号上题为(秦始皇帝大军—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发现》一文中写道: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t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了热泪,如同每一个面对伟大艺术品的人。这些塑像一件件栩栩如生…汝目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我们在此处所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在不到三里远的地方才是坟墓的本身和历史的源头。也许就在那巨大的坟墓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
  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摩索斯国王陵基位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罗得岛的太阳神巨像,今土耳其境内的以弗索斯月亮女神庙,埃及港口的亚历山大大灯塔曾被历史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迹
  2000年后的今天,除了金字塔以外,其他六大奇迹早已被历史冲刷得儿乎不存在了。这时,惟有秦俑从地下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它就是二千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空前绝后的历史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东方的中国。
  以考古学家身份高度评价秦俑价值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当她下到秦俑坑时,激动地说:“我搞了儿十年考古,也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震惊人心的场面。”
  丹麦首相安高·约思森看后评价:‘秦俑而目各不相同,真是到了神的地步。”
  罗马尼亚前国防部部长斯坦库·列斯库先生则说:“埃及金宇塔很伟大,但它是一个粗犷的劳动,而秦兵马俑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参观后感叹‘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我希望所有的军队,都像西安的兵马俑一样。
  (1)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名赢政,公元前259年出生,13岁即位。按照秦国制度他在23岁时举行成年加冕典礼,开始亲理国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位铁腕人物以10年时间统一中国,公元前210年7月病逝于出巡途中,终年50岁。 关于这位皇帝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然而,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罕见人物。他开创了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治体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因为“皇帝”这一名称是由他发明,并沿袭使用到2o世纪初的。
  秦始皇身材高大,大腹便便,鼻梁高耸,嘴唇肥厚,细长的眼睛闪烁着阴鹜的目光,骄傲的胸脯像猛禽般隆起,说话声音嘶哑而尖锐。他思想锐敏,行为果决,好大喜功,精于权术,同时残忍暴良,冷酷无情,刚傻自用,奢靡无度。他的一生在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中渡过,满足狂热的征服欲望成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而这种征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野蛮的杀戮。东征西杀的不断成功养成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至于每次成功需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他从来不屑一顾,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使得他十分孤独。他没有朋友,甚至没有 IL"腹因为对心腹也须有足够的信任.而他对任何人都谈不上信任。如果要讲信任,他只信任自己。他病态地坚信,他在一切方面都具备超人的天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他确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从不顾颠簸劳顿,五次巡游天下外,即使身在朝廷,他也躬亲文墨,五分巨细,白天审理案件,夜间批阅文书。他为自己规定了工作定额,每天批阅60千克文书常常为此工作到深夜。
  (2)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渡县〔现西安市临演区)晏寨公社(现晏寨乡)西杨村的几位村民在村南一片柿子林中打井抗旱。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窿。挖开窟窿后,他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东西,村民们有些丧气,以为挖到了古人的砖瓦窖。他们继续往下挖,“瓦罐,,变成了像一个人的脖腔,之后便是身子、胳膊、腿、铜兵器、砖头等,他们紧张起来. 以为挖到了“瓦爷庙叹神庙),挖出的东西是“瓦神爷”。“瓦神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原来,这里的村民祖辈相传地底深处有“瓦神爷”,它深居地下,行踪诡秘,从不轻易露面,然后准一旦遇见,便会带来不祥,比方说,好端端正在打井,本来已渐渐出水,忽然遇上“瓦神爷”,顿时井底干涸,只好自认倒霉。所以,老实忠厚的村民们总是遵循长辈告诫:倘若打井,掘墓时碰上瓦神爷”,最好悄悄挪个地方,千万不敢声张,免得再惹祸殃,于是,整个村子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此事来。晚上,村里一些上了年纪,思想上有点迷信的人,怕得罪了这些“瓦神爷,,,三五成群来烧香叩头,祈求“瓦神爷”不要降罪于村民。
  其实,早在这次发现以前,秦俑已经多次向人们传递了他们存在的信息。因为在后来对俑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几十座墓葬,其中就或多或少地发现有兵马俑碎片。而在20世纪30,40和60年代,西杨村附近还出土了4个跪坐俑,但它们有的被视如草芥,有的被当作神像,有的虽被视为文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次发现却非同往常,它翻开了秦陵史上新的一页;这一天,也成了秦俑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西杨村的村民们面对“瓦神爷不知所措的时候,晏塞公社水保员房村民来了,他是来检查打井情况的,当他听说挖到五米多深还不见水时,他来到了井边,仔细察看现场和从并中挖出的秦砖及“瓦神爷”后,凭着自己的文物知识,他让村民们立即停止打井井向县文化馆报告了此事。县文化馆王进成馆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带领文物专干赵康民、丁耀祖骑自行车来到了西杨村。在临渔这块风水宝地他们接触了许多的文物但像这样真人一般大的陶俑却还是第一次碰到。它们是哪朝哪代的?用来干什么的?王进成他们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隐隐约约觉得,这么高大的陶俑决非等闲之辈,很可能是极富价值的国宝,应该赶紧收集起来!但是,井边周围一片狼藉,附近到处都是陶俑残片,井底下的秦砖也被村民们挖光了,拿到家里。有人已把铜箭头、铜弩机当作废铜卖掉,有的村民们还把比较完好的陶俑头支起来,戴上个破草帽放在庄稼地里吓唬麻雀,三人看到了这些情况立即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向村民们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动员村民们把井下出土的文物拿出来。赵康民取出一叠麻纸,把井下出土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全部包扎起来放在自行车上。接着他又到三任、晏寨供销社将村民卖掉的铜箭头等文物收缴回来。临离开西杨村前,他又嘱咐村民们用箩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土全部筛一遍,然后将每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铜簇等一并送交县文化馆。
  按理说,临渔县文化馆应该将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向上级汇报,但当时出于各种原因,他们隐瞒了这件事,只由赵康民在文化馆的一角悄悄进行修复。从严格意义上说,赵康民应是秦始皇兵马俑最初的发现者。
  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介人,赵康民的修复工作还会进行多久,可怜的陶俑还要在黑暗的角落里呆多长时问。6月的一天,在新华社工作的记者蔺安稳从北京回家;回渝探亲。当他得知西杨村村民打井挖出“瓦神爷,’后,急忙到县文化馆观看正在修复中的秦俑,井向赵康民进行了采访,还到西杨村打井工地进行现场观察,很快写出一篇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重要情况反映。他将此文交给了蛋人民日报》编辑部。随后编辑部将该文编发在专供中央领导传阅的《情况汇编》上,这是关于秦俑发现的第一次内部报道这篇稿子印发后,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对这一罕见的重要文物发现十分重视,作了如下批示。
  “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