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词作者之谜
按照传统的说法,《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出自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之手。但是,近代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并在学术界引发了长期的争论。坚持《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主要根据是,宋代人陈郁在其《藏一话腴》中涉及到岳飞时,记载有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说明在当时的着作中已有《满江红》的记载;其次,在湖南省汤阴县的岳飞庙碑林中有一碑刻,碑上刻有《满江红》全词,碑刻于明天顺二年,即 1458 年,由岳飞的同县庠生王熙所书。王熙世代居住汤阴,想来是不敢做伪的。另外,就词中一些具体句子,一些学者也回答了持否定说的人的质疑。如台湾学者李安1980年着文,根据史实同《满江红》中的词相考证得出结论:《满江红》词乃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 年秋季9 月下旬作于九江”。《满江红》的疑点
认为《满江红》一词不是岳飞所作,而是他人伪作的主要根据是,这首词在宋、元二朝的着作中均无记载,而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五年,即 1536年;而且,在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中也没有记录这首词。另外,从诗词的内容来看,也使人怀疑。岳飞生前与金兵对抗的地点,在两湖、河南一带。他的志向所在,直捣黄龙府,在东北吉林省境内,而词中的所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贺兰山,则在西北甘肃、宁夏一带。只有到明代时,才与西北鞑靼矛盾激化,并在贺兰山一带有过战争。所以一些人据此认为,该词出自明代某一将领之手。同时,台湾学者孙述宇在其撰写的《岳飞的?—一个文学的质疑》中提出,词中描写的是岳飞的事迹和典故,用自身的事迹和典故作词,似乎不可思议;而且,该词的风格同岳飞的《小重山》迥然而异。由这两点看来,《满江红》一词不可能是岳飞所作,而是后人的伪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