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碗古墓之谜
桂林市灵川县的文物工作者最近在三街镇发现一处古墓葬,该墓葬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墓体的封土共分四层,第三层竟然是用成百上千只陶碗叠砌而成,极为少见。 这座陶碗墓葬位于距桂林市20多千米的灵川县三街镇南街村,被当地群众称为十字岭的一座土山上。2003年7 月初,三街镇一位叫庾亚洲的初中老师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处古墓被盗。庾老师惊奇地发现这座古墓竟然是用“成百上千”只陶碗叠砌而成的。用作食具的碗为何成了墓葬的建筑材料?当地老百姓众说纷纭,没有可信的佐证。据广西省文物工作队的有关专家和灵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莫志东介绍,像这类碗墓葬原先只在桂林市的靖江王宗室墓和灵川、临桂两县偶有发现,在桂林市其他地方和整个广西都极少见到,全国也尚未见到类似的报道。因此,碗墓葬究竟源于何时、何地?是一种什么样的葬俗?这是一个尚待解开的谜。对古墓的勘察
考古专家经过勘察后发现,这座碗墓葬墓向为228 度,墓体封土层共分为四层。由于墓葬已被盗过,损毁严重,最外层只剩下一些残缺不齐的青砖。第二层为比较薄的黄土加石灰。第三层则全部用碗相互交叉叠砌。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碗具硬度尚未达到瓷的硬度,应属于陶碗,但碗具里外都没有纹饰,只有一层釉。第四层封土是黄泥、石灰、草木灰混合成的三合土夹卵石,也是叠砌的。 这座碗墓葬目前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但由于墓葬被盗过,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随葬品,只清理出了部分肢骨、头盖骨及五枚清朝顺治、康熙和乾隆年间的铜钱,其中有一枚已残缺,表面文字模糊不清。考古专家初步推定这座碗墓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明末至清朝乾隆年间,但墓主人身分仍难以确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