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4:30

慈禧病亡之谜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 15 日)慈禧死于中南海仪鸾殿,终年74 岁。慈禧病亡情况,后人传说纷杂。由于她的死,与傀儡皇帝光绪之死仅一天之隔,而且帝、后矛盾甚深,因此,帝、后之死便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关于慈禧的病因,多数史料均说她是因患痢疾腹泻不止而最终衰竭而死。据《慈禧外记》载:西历1908 年11 月15 日,太后仍于6 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其根则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同日《内起居注》亦云:“是日,圣祖母太皇太后疾大渐,未刻,慈驭升遐。” 从以上记载分析,慈禧之病由痢疾引起,而且逐渐加重,其病症并无必死的迹象。另从脉案记录分析,御医对慈禧之病,用药一直比较平和,并且主要由太医院主治,从未召外地名医入宫应诊。这说明慈禧并没有病入膏肓。反之,从她不断发布懿旨的背景内容来分析,她仍要继续把握清廷大权,直到22 日临终前,才宣布授予摄政王载沣有裁定政事之权。由此可见慈禧为慢性病,导致病重是“因前数日感触劳乏,以致旧病复发”突然死去。
  慈禧宾天
  《慈禧外记》第二十七章,记载了“慈禧宾天”的景况:太后自知末日将至,命军机大臣草拟遗诏。拟成后,太后审阅,“改定数处,又加入数句,即遗诏中不得不再行训政之语”。“谓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时势,不得不然也。” 并说:“反观一生,无悔恨之事也。”“太后遂向侍从之人谓长别之语,闻者无不伤心。太后神志清明,虽弥留时,仍接续谈话,态度安闲,一如平日。后渐昏沉,侍者皆谓时已至矣。忽又清醒,故临终前数分钟,犹未绝希望也。”“其最后之一言,乃出人意料之外。其言曰:‘以后勿再使 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语罢遂瞑,时当下午三钟也。”“太后崩后,口张而不闭,或谓此乃灵魂不愿离其体魄也。”或曰:“其崩也,亦如其生前,具有兴奋勇厉之态,盖太后实一不可测度之人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禧病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