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3:25

圆明园宝藏的灭顶之灾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者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窃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部瓜分掉。”
  法国着名文学家雨果在这里说的“两个强盗”就是指英法侵略者,“夏宫”指的是中国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圆明国的野蛮劫掠和焚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劫难之一,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
  (1)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部海淀区北部,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别宫。1709年,清康熙帝把明朝贵族的废园赐给当时的是四子胤桢(即后来的雍正帝),着手修建并赐名圆明园。之后,雍亚、乾隆、嘉庆、道光等诸帝用了150余年,耗费大量精力对其下断进行修缮、扩充,把它精心营建成为一座规模宏伟、景色曩丽的离官,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帝每到夏秋,多在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国政务。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同治朝前称绮春园) 三园组成,所以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在它的周围又有许多属园,如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及熙春园等。这些以圆明三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东起近春园,西到香山一带,连绵20华里。全园面积合计五千多亩,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山水园林。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刨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永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害0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占三园总面积十分之四,大中小永面由环流的溪水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圆内又缀叠大小土山、假石山 250余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使整个园林比烟水迷离的江南更加迷人,被人们誉之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内的主要风景群有着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IJ_J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四路各主要景区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恩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笔。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千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 200座。
  绮春园原为怡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着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风麟洲、蔚藻堂、中和堂、鉴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官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着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慨。两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花港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j匕部的水木明瑟,用西式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呜”。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庙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雍正皇帝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亭台。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10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八月十五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直接摹本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10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奇石峭列,激流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着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明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i9l《明《桃花园记》的艺术意境,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称桃花坞,曾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号称有山桃万株。
  圆明三园中的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官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 10000平方米。园内的建筑既吸取了历代宫廷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等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扣,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减曾经有过形象的描述:“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圆明园宝藏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