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大地震
有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名叫《日本沉没》。叙述在一系列强烈的地震的破坏下,日本列岛断裂开来,逐渐沉没进海底。日本人顿时成为无家可归的民族,分散到世界上别的地方去。这本小说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幻想故事,并无实现的可能,却一下子风靡日本全国,成为一时十分抢手的畅销书。人人都想看,可怕的地震会给日本带来什么样的结局?明知这是假的也非常关心,充分表现出了日本人对地震的关切程度。
为什么日本这样关心地震?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据日本地震部门统计,平均全国每天发生4 次无感地震。最多的年份,1930 年曾达5744 次。显示出日本列岛的地壳极不稳定,小震从未平息,大震也经常发生。首都东京每年有40 至50 次有感地震。平均全国每年有1 次6.5 级强烈地震,每10 年有1 次7.5 级地震,每20 至30 年有 1 次8 级以上的大地震。日本人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平静的一片土地上,怎么不对地震特别关心呢?《日本沉没》成为畅销书的原因,就在于这里。日本人记忆犹新的是恐怖无比的关东大地震,是世界上损失最大的地震之一。
1923 年9 月1 日,包括东京和横滨在内,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关东地区,发生了一次空前猛烈的大地震,震级8.3 级。房屋纷纷坍倒,正在行驶的火车突然上下跳动出轨倾翻。和东京湾连通的相模湾内,地震使一片海底下沉,因此卷起大浪,吞没了麇集在海湾内的无数船只。
这次地震引起的最严重的破坏是火灾。
因为地震发生在中午,大多数人家都正在用火做饭。地震使房屋倒坍,当时日本的房屋几乎都是木结构,碰上炉火立刻燃烧起来。一时仅在东京市区就有120 多处同时起火,使人顾此失彼,不知该扑灭哪股烈火方好。后来汇成了两股熊熊大火逐渐蔓延到全市各处。下午4 点半钟时,火势已无法控制,东京全城变成一片火海。
从地震波下逃脱件命的幸存者又面临大火威胁,纷纷朝四野逃去。居住在市中区的人们无路可逃,只好纷纷奔向横跨隅田川的5 座大桥。几万惊惶失措的人们拥向桥面,攀住桥拦和桥柱,把桥上挤得满满的,面对两岸的大火无处再逃,发出撕心裂胆的哀鸣。
入夜以后,无情的烈火终于逼近河岸,舐着了桥身。挤在桥头的人沾上了火,满身裹着火焰疼得往人群里乱钻,使更多的人都被烧着了。无数身上带火和被挤出桥栏外的纷纷落下水,没有被烧死也淹死了。天明后,有4 座桥被烧成焦炭,桥上尸体堆积如山,桥下浮尸累累。只有一座桥奇迹般留存下来,桥上13000 多人幸免于难。
这次地震死亡142807 人,上百万人受伤。其中,由于地震使房屋倒塌而压死的人,还不足死亡总数的1/10,绝大部分是被烧死的。从此每年9 月1 日正午,东京全城就会敲响一阵钟声。这是悼念1923 年关东大地震遇难者的哀乐,提醒活着的人们要汲取当年的惨痛教训。
这次地震在整个关东地区还毁坏房屋575000 幢。居估计,损失总金额高达30 多亿美元,给日本以沉重的打击。
经过这次大地震,日本人还不提心吊胆么?难怪《日本的沉没》刚出版,就被人们抢购一空。还专门拍摄了电影,把幻想故事更加形象化地奉献到公众面前。
从1923 年关东大地震中,日本人也吸取了教训。火,比地震本身更加可怕。从此更新了东京的建筑物,除了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还排除了传统的木结构,加强了防火措施。
地震,是日本的灾神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