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水炸弹”
和叠溪海子那样的地震堰塞湖相类似,地震引起水库溃决也能造成意外的水灾。1971 年2 月9 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6 级地震。当人们正在忙着料理震后留下的灾害现场时,有关部门忽然发出警报,通知该市最大的万诺门水库下游的8 万居民,必须连夜紧急疏散。
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还会发生地震,这儿会是新的地震震中所在处吗?不,这是一次预防性警报。因为地震使水库大坝出现一道1.5 米的裂口,不疏散居民不行啊!俗话说:“一孔可以溃堤”。1.5 米宽的口子那还了得!如果不及时堵住,下游居民就会喂鱼鳖了。虽然由于抢修及时,只是一场虚惊,也着实使人吓出一身冷汗。
这种预警式措施不是多余的,因为地震引起水库溃决的事件层出不穷。请看一个惨痛的记录吧。
意大利瓦让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只不过4 级。但是频发的地震却引起库区沿岸大滑坡,激起70 米高的巨浪,越过大坝倾泄出约3000 万立方米的洪水,使下游的朗加伦镇荡然无存。人们本来对这次微不足道的小震没有放在心上,却不料它带来了一场意外的水灾,2000 多人在洪水中丧生了。瓦让水库事件是一个警钟,给现代地震科学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内容。在水库地区,无论大小地震都必须考虑它们的连锁影响。不仅应该检查水库大坝的稳固性,也要认真注意库岸安全。稍不留意,瓦让水库的悲剧就会重演。
1976 年唐山地震时,位于市区东北15 公里的陡河水库大坝下陷1 米。坝上出现纵向袭隙长1700 余米,并有50 余道横向裂隙。有的裂缝宽达1 米、长11 米。这时天降暴雨,水位猛涨,受伤的大坝岌岌可危。这个水库库底高出唐山市10 米,储有3600 万立方米水,像是悬在唐山头顶上的一个“水炸弹”。一旦决堤,就是使唐山灾上加灾,淹没在一片汪洋中。救灾的解放军闻讯赶来,立刻在现场布置警戒。在电站损坏缺乏动力的情况下,使用人力紧急开启了十几个万斤重的铁闸门,顺着河床缓缓排放了库水,才使唐山免除了一场新的灾难。
地震时,迅速拔除“水炸弹”的“起爆装置”,也是抗震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这种水库“炸弹”本是人们自己“安装”的,修建之初就必须考虑其后遗影响,把防震观念输入建筑工程去,才能保障绝对安全,就此成为了现代水库设计施工的一条重要规则。
然而,地震和水库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结束。地震可以诱发水库溃决,水库也能诱发地震。这就是当代“最时髦”的水库地震,几乎所有的大型水库都会带来这种讨厌的后遗症。
请看一个例子。1967 年12 月,印度柯伊那水库地区发生了一次6.4 级地震,大坝受到损坏,附近的地方也造成了人员伤亡,造成严重损失。可堪注意的是,据工程地质人员勘查,这儿地壳稳定,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才设计建造了这个水库。谁知在1962 年建成蓄水后,小地震就频繁出现了,终于酿成了这场人们自己制造的地震灾害。
地震工作者开始着手研究这种新型地震。迄今而止,通过对世界各地许多“水库地震”事件的分析,已经得出了初步结论。“水库地震”的起因,不仅因为水的重量会对地壳产生压力,还由于水渗透进岩层,会改变其原有的各种工程性能,破坏地壳中的力的平衡,从而产生不稳定状态。如果库区有地下断层存在,水流大量渗入断层,将使断裂带两侧地盘减少摩擦易于滑动,由此就生成一系列后发地震了。
地震和水库,有着一连串相互纠缠不清的关系,不能不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啊!
页:
[1]